野草2023新地扯一二在线观看_小妲己湿地福地院免费入口_阴道入口三秒自动进入怎么办

肠道里的定时炸弹——会癌变的息肉
来源:李梦颖 发布时间:2021-09-03 10:45:50 浏览次数:1924

  62岁的孙先生因大便隐血阳性来到我院消化内科就诊。完善肠镜检查时,医生在孙先生肠道内发现了4枚息肉,其中一枚已有1cm之大,表面还有活动性渗血。找到了大便隐血的原因,消化内科团队当即决定为孙先生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手术过程温和无痛,两三天即可恢复出院。术后病理报告显示为管状腺瘤,意味着如果没有这次的发现并及时切除,那么就有演变成结肠癌的隐患。

  孙先生出院后,为医护人员赋诗一首并精心装裱,以表达对消化内科医护服务和技术的肯定和感谢。

  实际上,像孙先生这样的情况,临床上十分常见,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肠息肉那些事儿。



  Q1肠息肉是什么?

  息肉其实就是结肠粘膜上长出来的一块多余的“肉”,或者叫赘生的“肉”,其本质是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

  它们的外观有的长得像蘑菇,有的则像小山包,有的只是一个扁平的隆起;数量上可从一个至数个不等,甚至整条肠子都是,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是“多发性息肉”。

图中凸起为息肉


  Q2肠息肉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息肉大致可分成: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腺瘤、管状绒毛腺瘤、锯齿状腺瘤,不同情况的癌变风险不同。一般3个及以上、直径大于1cm、绒毛状腺瘤、病理有高度异型增生或高级别瘤变的息肉癌变风险较高。

  非肿瘤性息肉,在临床上也比较常见,如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一般癌变风险较小。

图为癌变的息肉


  Q3为什么会长肠息肉?与哪些因素有关?

  肠息肉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饮食因素、炎症刺激、机械刺激、年龄、生活习惯、疾病等因素均息息相关。

  1、饮食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升,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等食物,导致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2、炎症刺激

  长期慢性的炎症刺激,也会导致肠黏膜的反复炎性损伤。在反复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形成疤痕逐渐收缩呈息肉状。同时,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储留而发病。

  3、遗传因素

  肠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4、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

  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Q4如何发现肠息肉

  只有当息肉比较大时,才可能出现拉黑便、大便带血、大便次数增多、经常腹痛等等比较明显的症状。大部分肠息肉患者几乎没有任何症状。

  所以只有肠镜才是发现肠息肉的最佳方法。我们推荐普通人群在50岁之后应该做一次肠镜检查,如果没有问题则5~10年检查一次就行。


  Q5发现肠息肉后该怎么办

  肠镜下发现息肉应积极处理,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还需要注意的是,就算切除了肠息肉,还是要定期复查肠镜,这是因为肠息肉切除后,导致肠道长息肉的原因或环境并没有改变,这片“土壤”还是容易滋生息肉。


  Q6息肉切除后多久复查

  普通情况下,术后1年左右需复查肠镜。特殊情况如息肉很大或者病理检查后考虑息肉是上皮内瘤变、早期结肠癌,那复查间隔时间就需要提前。具体的还是要由医生来决定。


  Q7怎么预防肠息肉?

  1、调整饮食,少吃红肉、加工肉,减少脂肪摄入,多吃些蔬菜水果,多吃点粗粮,补充钙、维生素。

  2、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不吸烟少喝酒。

  3、进行适当的运动。

  4、保持大便通畅。

  5、积极治疗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

北碚区| 临清市| 镇巴县| 林甸县| 平陆县| 吉木萨尔县| 兴国县| 隆昌县| 邮箱| 吴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