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2002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医学院,同年免试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2005年-2021.08分别在苏州市立医院肿瘤放疗科(苏州市肿瘤诊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日本国立癌症中心放疗工作、学习。2021.09开始在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放疗科工作。精通各种常见肿瘤的以放疗为主的放疗、化疗及靶向免疫治疗的结合的综合治疗。尤其擅长立体定向放疗、后装治疗、妇科肿瘤、盆腔肿瘤的综合治疗,乳腺肿瘤、头颈部肿瘤等的综合治疗。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多项临床研究。曾主持苏州市课题、省部级课题,参与多项省级及国家级课题,发表SCI文章多篇。
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其特点和意义:
肿瘤乏氧是肿瘤放疗耐受的重要原因之一,放疗增敏剂的研究到现在已经有了4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真正在临床上大量使用并取得良好效能的放疗增敏剂目前还是空白,这就需要开发出效能更好,获取更容易的放疗增敏剂。我的研究主要立足于改善肿瘤乏氧,如利用纳米等新型材料开发高效无毒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放射增敏剂。
学术任职:
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委员、苏州心身委员会委员、苏州中西医烧伤与创面修复专委会委员。
①发表重要学术论文 |
|||||
论文题目 |
刊物名称 |
发表时间 |
本人排名 |
||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rmo‐Radiotherapy Using Au@FeS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as Multifunctional Therapeutic Nanoagents |
Particle& Particle Systems Characterization |
2017 |
1 |
||
On-off-on Gold Nanocluster-Based Fluorescent Probe for Rapid Escherichia coli Di?erentiation,Detection and Bactericide Screening |
ACS |
2018 |
1 |
||
A Nano Flare-Based Strategy for In Situ |
Small |
2018 |
1 |
||
②承担的科研项目 |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起讫时间 |
科研经费 (万元) |
本人承 担任务 |
|
外放疗联合放射免疫治疗 |
苏州市科教兴卫 |
2015-2019 |
2 |
主持 |
|
细菌介导的蛋白酶运输纳米系统用于肿瘤放射治疗研究 |
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21-2022 |
5 |
主持 |
|
局部晚期宫颈癌临床管理模式研究-放射敏感性预测指导下个体化精确放疗 |
江苏省科技局 |
2014-2016 |
60 |
参与 |
|
精确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 |
苏州市卫生局 |
2015-2018 |
200 |
参与 |